效率市場假說是什麼,它是否準確?

效率市場假說是什麼,它是否準確?

文章出自 CryptoJelleNL

如果你有任何金融或商業背景,那麼你很有可能在大學時期就聽過效率市場假說。教授們似乎很喜歡市場效率,但又很難去解釋(更不用說證明)這個假說。在今天的文章中,我們將討論效率市場假說的歷史以及它是否準確的疑問。

什麼是效率市場假說?

效率市場假說(EMH)是一種理論,認為資產價格反映市場上的所有資訊,而且在長時間內不可能獲得超額報酬。根據該理論,金融資產價格會快速反映最新資訊,從而防止投資者獲得持續高於平均水平的回報。

換句話說,該理論認為,資產總是以其公正價格來交易,過高或過低的資產估值根本不存在,因此透過選擇正確的投資或市場時機來贏過市場是不可能的。相反,該理論建議採取被動投資策略,讓時間為你帶來報酬。

效率市場假說有三種形式。在弱式效率市場下,資產價格僅基於已公開的市場資訊。當我們假設資產價格已經完全反映了公開市場和非市場的資訊時,也就是指效率市場假說的半強式。最後,效率市場假說的強式認為任何公開和私人資訊都已經被完全反映在資產價格中。

效率市場假說批評與支持

Eugene Fama 於 1960 提出了這個理論後,開始受到投資者和學者的各種質疑。

長期以來有許多投資者能夠持續贏過市場,而效率市場假說理論下認為是不可能的。以 Warren Buffett (華倫·愛德華·巴菲特)為例,他已經跑贏市場超過 50 年!

Buffett 和其他人的成功引發了對這個假說的嚴重質疑,但這個理論仍然有很多支持者。畢竟,只有少數人能夠在長時間內持續跑贏市場。

從 Morningstar Inc.( 晨星公司) 的數據顯示,在 2009 年 6 月之後的 10 年內,只有 23% 的主動型基金表現優於使用被動式管理基金,因此可看出此理論還是有一定的道理。

效率市場假說到底有多準確?

這個話題很常被提起,究竟效率市場假說有多準確?讓我們看看一些常見的論點及其反駁。

效率市場假說最主要的批評是它未能解釋情緒決策 — 即投資者對某些事做出過度反應或者反應不足。然而, 效率市場假說的支持者 B.G. Malkiel 認為,反應不足和過度反應一樣普遍,這些事件的結果以近乎相同的機率發生連續和逆轉。因此,Malkiel 認為這些情緒決策可能只是隨機事件,對市場效率沒有實質性的影響。

另一派的批評是動能投資者,他們認為,效率市場的股價之間不應存在連續的相關性,但實際上卻有許多相關性被發現的案例。這些相關性使得人們有跡可循,這就是動能投資者獲得超額報酬的原因之一。該策略的支持者認為,這些策略只能在相關性尚未被廣泛認可或普及下才會有效,一旦相關性被市場所認知並反映在價格時,這種效應就會消失。

最後,基本面分析師使用不同的財務比率來預測股票未來的表現,並建立他們的投資組合。這在完全效率的市場中也是不該有的策略。效率市場假說的支持者反駁並稱,雖然這些策略可能有時有效,但它們並不能提供穩定超額報酬所需的優勢。根據假說,這些成功的指標僅是暫時性,當它們開始廣為接受或知名度較高時就會消失,類似於動能投資使用的反駁說法。

總而言之,我認為效率市場假說的支持者們已經得出結論,市場並不像他們所認為的那樣有效率。畢竟,他們聲稱序列相關性和異常可能只是暫時存在的,這表示市場最多可能在我們之前討論的半強式下才有效。

畢竟,在效率市場的強形式中,序列相關和異常情況不應該存在,一旦發生就會即時反映在資產價格中。

市場低效,下一步是什麼?

雖然市場似乎不像 Eugene Fama 最初認為的那樣強效,但也不一定是低效的。當資產已經無法反映其內在價值的交易時,市場就會變得低效 — 這可能是受到許多不同因素而導致 — 例如流動性低、缺乏參與者、資訊不對稱、情緒甚至公然的市場操縱。

實際上,大多數市場有時會有低效的現象,使交易者可以獲得 Alpha 並產生報酬 — 不過通常過一陣子都會恢復到正常有效的模式。

結論

總之,我們可以得出市場大多數時候是有效率的,但不時也會有無效發生。這些無效為投資者和交易者創造了機會,並產生持續的超額報酬。

強式效率市場假說認為,任何資訊都會即時反映在市場價格裡,但批評者和支持者都已經證明和接受了這種假說是錯誤的。同時,他們似乎都同意市場至少有一定程度的效率。因為如果市場完全無效,他們也會沒有方向。

在我看來,半強式效率市場假說是對市場效率最準確的描述,其市場會在資訊公開後即時反映價格。

讀到這相信你已經很有想法,下一步你會採取被動投資策略,還是積極嘗試跑贏市場呢?歡迎與我分享!

請關注更多 WOO Network 華語社群媒體帳號,了解更多訊息

▲ 本文內容已被翻譯成不同地區語言並在多個平台共享。如因不同語言釋義而導致不一致的內容,請以英文官方網站之版本為準。

▲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提供之資料僅供參考,各項內容並非投資及交易策略建議,亦不構成任何產品或服務之要約、要約招攬或建議,僅作為知識性及學術性分享,任何人據此等資料而做出或改變操作之決策,須自行承擔結果。文章資訊請依 WOO Network 官方媒體平台發佈為主。

Read Next
本週總經行事曆、加密貨幣和區塊鏈產業活動

本週總經行事曆、加密貨幣和區塊鏈產業活動

歐盟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和美國個人消費支出報告(PCE)報告可能會影響加密貨幣領域的投資者情緒和市場波動,因為這些經濟指標通常會影響通膨,以及對於整體市場趨勢的看法。 本週加密貨幣和區塊鏈產業活動(11 月 27 日 - 12 月 1 日) 以下是本週全球最大的幾個加密貨幣和區塊鏈產業活動,以便你隨時掌握情況。 活動 日期 地點 活動連結 3rd Future Tech Event 11/27-11/28 馬斯喀特 3rd Future Tech Event FIMA Europe Promo Code: FIMACNEWSZ23 11/27-11/29 倫敦 FIMA Europe Promo Code: FIMACNEWSZ23 Global Banking Summit 11/27-11/29 倫敦 Global Banking Summit Transform Payments Europe 11/28 倫敦 Transform Payments Europe Entrance BDZ Web3 & Blockchain
Nov 28, 2023
為什麼 SocialFi 社交金融在加密貨幣領域很重要?

為什麼 SocialFi 社交金融在加密貨幣領域很重要?

文章自 CryptoJelleNL 在過去的幾個月裡,SocialFi 一直是個熱門話題。雖然最初的主流關注已經減弱,但 Dune Analytics 的數據顯示,光是今年 8 月推出的 Friend.tech,交易量就超過 5 億美元。同時,約有超過 800,000 名交易者湧入平台,交易了相當數量的金鑰。 這並不是開發人員第一次嘗試弭平社群媒體和 Web3 間的距離,但 Friend.tech 是首個真正獲得關注的公司。在各平台逐漸為創作者提供盈利方式的時代,像 OnlyFans 這樣的平台,似乎為 Friend.tech 和其他平台鋪了路,也將付費使用的商業模式帶入加密貨幣領域。 什麼是 SocialFi 社交金融? SocialFi 不僅在社群媒體和 Web3 之間建立了橋樑。從本質上來說,S ocialFi 的目標是將社群互動變現,並透過區塊鏈來實現這一目標,將社群和金融融合為單一產業,那就是社交金融。 SocialFi 平台建立於區塊鏈基礎建設之上,相較於傳統的社群媒體,它讓創作者能更有效率地將內容變現。走在 SocialFi 趨勢的最前端的 Friend.te
Nov 27, 2023
交易員的內心世界:與 52kskew 對談

交易員的內心世界:與 52kskew 對談

52kskew 是一位全職的量化日內交易者,交易範圍涵蓋加密貨幣和傳統金融市場,自 2019 年初以來一直活躍於加密貨幣市場。在過去的幾年裡,Skew 透過每天分享市場洞察、總經觀點和市場預測,在 X(原 Twitter)累積了許多追蹤者。 在今天的文章中,WOO X Global 獲得 Skew 的獨家專訪機會,以便更深入地了解他成為獲利的交易員的過程、一路犯的錯誤,以及他學到的寶貴教訓。繼續閱讀,一窺他的訣竅吧! 52kskew 簡介 雖然 Skew 傾向在網路上保持匿名,但我們知道他曾短暫地在資訊安全領域工作過,隨後於 2019 年初開始進行交易。回顧大學時光,他認為當時自己並不是個好學生,但也強調了他的信念:任何人都能透過自己的想法,去取得任何形式的成功。 Skew 喜歡與他的追蹤者互動。對他來說,幫助別人並分享每週所得到的洞察,是一個很大的動力。最重要的是,Skew 喜歡設定每天或每週必須實現的目標,這有助於他保持敏銳和動力,鼓勵自己努力實現長期目標。 日常作息 Skew 的一天始於前一晚的良好睡眠,他會確保自己至少睡滿 8 小時。當他醒來時,他將嚴格執行早晨
Nov 23, 2023

We use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To find out more, please read our Privacy Policy. By clicking "Accept", you consent to our cookie and Privacy Policy. Or you may click “Decline”to refuse to consent.

Stay Connected

WOO connects traders, exchanges, institutions, and DeFi platforms with democratized access to the best-in-class liquidity and trading execution at zero or low cost.

Terms of Service Privacy Policy Information Security Statement